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塔河文旅 > 文旅资讯

【塔河故事】"探寻故事中的塔河"征集作品——《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日期:2025-03-21 10:48 来源:塔河文旅局 访问量:888
【字体: 打印

塔河文旅倾情推出"探寻故事中的塔河"主题征集活动,现已收到众多饱含深情的动人故事。这些故事或承载着塔河的悠悠历史,或诉说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人们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从即日起,我们将通过线上平台,与广大网友分享这些珍贵的传奇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时光长河,聆听塔河的动人故事,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与神奇风采!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回忆当年铁道兵勇救落水群众事迹

在大兴安岭腹地有一条多姿多彩的河流穿过塔河县城向东流向黑龙江,它是大兴安岭母亲河。这里始终流传着“高高的白卡鲁山是文明的花园,滔滔不息的呼玛河是生命的摇篮”的说法。对,正是这湍流不息、勇往直前的呼玛河孕育了两岸万事万物。呼玛河发源于黑龙江省伊勒呼里山麓,呼中自然保护区,流经塔河县、呼玛县,在呼玛县东南部注入黑龙江,干流全长524公里。其中,塔河县境内河段长150公里,鄂伦春语意为“有虎的地方”。

呼玛河水质清澈,沿岸风景秀丽、充沛的水资源滋养了流域内的动植物。在开发建设大兴安岭初期,英勇的铁道兵为了进军高寒地区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奋战到塔河境内的呼玛河。他们要在呼玛河上架设一座大桥,连接南北两端。这里水流湍急、河面宽广,人员来往全靠一只由两只船拼装成的双体船摆渡过河。这只双体船是用一根钢丝绳连接到河面上空连接两岸的钢丝绳上的滑轮行驶,坐不了多少人,也拉不了多少货物。

1967年8月份,经过铁道兵9师41团16连全体官兵的奋力抢建,呼玛河大桥已初具规模。正在进行桥面钢骨铺设,之后就可以在上面浇筑水泥形成桥面了。在他们施工过程中,经常有整棵大树,连根带叶地横冲直撞从上游漂下来,不时地能听到树木撞击桥墩发出“咚咚”声。有一天,我闲着没啥事就信步走到呼玛河边,想看看铁道兵们紧张施工的场面。看到他们不辞辛苦地抢时间、抓进度的忙碌场景,我对他们致以崇高敬意。盼望着连接南北两岸的呼玛河大桥早日建成通车,好方便老百姓出行啊!此时,我看到河里的渡船向南岸送了一趟货物,又返回来拉上三个人要把他们也送到南岸。8月份的呼玛河正是在汛期,水量比平时大了许多,河面比平时宽了不少。这个时候船上共有四人,水船在水流冲击下上下一起一伏,艰难地向对岸驶去,当船驶到河中心时,从上游漂下来一根在水中直打转的大树直奔渡船而来。由于渡船是靠钢丝绳牵扯着,靠水流冲击行驶,此时是加速拐弯都使不上劲,所以大树不偏不倚地撞向了游船。这棵粗大的树木能有一米多粗,一下子就把游船撞翻了,船上的四个人也翻滚到河里。这时,正在紧张施工的铁道兵战士听到呼救声,看到河里面挣扎的人员,7名铁道兵战士不顾一切地跳入水中奋力向落水群众游去。在他们心中,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即便是牺牲自己也要把群众救上来。呼玛河水向来是冬天暖、夏天凉。此时的河水冰冷刺骨,一瞬间战士们的身体都冻僵了,但他们还是以惊人的毅力使出最后一丝力量把群众推向岸边,群众获救了,而自己再没有力量游上岸来,被无情的河水吞没了。这次救人行动,四名落水群众全部获救,7名铁道兵战士5人牺牲,两人受伤。在之后的搜救中打捞出了五名战士遗体,他们现在都被安葬塔河烈士陵园。光荣的铁道兵战士为了抢救落水群众,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当中最大的22岁,最小的只有19岁。在呼玛河大桥建成通车之际,齐齐哈尔军区副政委在全体官兵大会上宣布大桥建成了。但为了纪念舍己救人而牺牲的五位战士,就不举行通车典礼了,他们的精神永垂史册。

解放军战士勇救落水群众我是亲眼看见,此生难忘。他们为了开发大兴安岭付出了鲜血,甚至生命,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大兴安岭今天取得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他们所做的巨大贡献,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我从开发建设大兴安岭之初就来到了大兴安岭,亲身经历了大兴安岭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退休以后我又当上了一名环卫工人,一干又是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我每天都在这座大桥上过过,过往经历历历在目,联想到这座大桥承载着塔河人民的生活情景,记录了塔河人民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美好生活,也承载着塔河人民的历史责任。我亲身经历了家乡塔河的巨大变化,城市面貌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县委、县政府不断推出新举措改善人民居住环境,人们住上了高楼大厦。此时此刻,在我心里更加缅怀那些开发大兴安岭献出生命的建设者们,尤其是亲眼看见了铁道兵舍己救人的壮丽场景,这件事我终身难以忘怀,愿他们在天国里安息。

讲述人:王淑珍

撰稿人:田华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相关信息
微信
扫一扫·打开微信公众号
智能问答